全国疟疾日丨防"疟"指南
2025年4月26日为第18个“全国疟疾日”,本年度宣传主题为“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我国在2020年实现疟疾消除目标,并于2021年6月30日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无疟疾认证。尽管我国已无本土疟疾病例,但全球疟疾消除任务仍艰巨,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引发本土传播的风险仍存。
1
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感染人体的疟原虫主要包括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等5种。
2
疟疾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得了疟疾的病人,发病前往往有疲乏、不适、厌食等症状,发病时经历发冷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四个阶段,有时还会引起脾肿大和贫血。重症疟疾患者可引起脑、肝、肾等脏器损害,并可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甚至多系统功能衰竭。
3
疟疾的流行区域以及易感人群有哪些?
疟疾流行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东地中海、美洲地区等,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疟疾高度流行。2022年,非洲地区疟疾病例占全球总数的94%,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人数的95%。
疟疾的高风险人群包括:婴儿、5岁以下儿童、孕妇、旅行者和艾滋病毒或艾滋病感染者。这些人群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相对会更高。
哪些人容易被蚊子"盯上"呢?
4
我国已经消除疟疾了,可以放松警惕吗?
目前我国每年有上千例从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地区回国的输入性病例,并且我国传播媒介依然存在,因此,我国仍面临着境外疟疾输入后再传播的风险。
5
如何防止被“疟”?
尽管我国已经成功消除了疟疾,但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疟疾的流行情况依然严峻。因此,前往这些地区开展务工、旅游、经商等活动的人群,需要加强防范,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段(黄昏至深夜)前往野外或进行户外活动,以减少被蚊虫叮咬的机会。
一旦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请务必引起警惕,并立即前往当地医院就诊,以便医生及时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
扫一扫 看病更方便
